青石小路曲折通幽,百年古树枝叶葳蕤,温室大棚内花苗长势整齐,果架上葡萄颗粒饱满……金秋时节,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的大地上,一幅产业兴、百姓富、乡村美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。近年来哈尔滨股票配资公司,邳州市立足农业资源禀赋,发展乡村特色产业,将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,走出了一条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交相辉映的特色之路。
特色农业转型升级,花果香里话振兴
近年来,邳州市以品牌打造和科技赋能为双轮驱动,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,逐步构建起以特色产业为支撑的乡村振兴新格局。在这一背景下,八路镇依托花卉、葡萄等特色产业,通过精细化种植、多元化销售与系统性产业链规划,持续增强乡村内生发展动力,进一步擦亮了“山水八路、花果飘香”的区域公用品牌。
位于八路镇的徐州源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今年首次规模化种植绣球,目前已培育花苗6万盆。该公司负责人李建军介绍:“正常情况下,每盆绣球售价在15至20元,全部售出后预计可实现销售额100多万元。”另一家重点企业——邳州臻选花卉有限公司,则专注于长寿花的培育与推广。除了主打五种主流色系,该公司还不断试种新品种,并借助“直播带货+线上店铺”双渠道销售模式提升市场占有率。总经理任雪莲指出:“即使在销售淡季,我们的日销量仍可稳定在3000盆以上。”
据统计,八路镇现有花卉种植大棚1600亩、葡萄示范产业园4200亩、番茄种植园500亩。今年以来,已成功招引农业项目8个,另有3个项目在谈,特色产业规模持续扩大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。
邳州臻选花卉有限公司基地。图片来源/邳州发布
与此同时,邳州市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应用与创新,助力传统农业转向智慧化、品牌化发展。戴圩街道的绿色生态水果番茄基地借力智慧科技,积极打造特色农业品牌,在这里,番茄生长所需的水肥、光照、温度等要素,均通过物联网系统指令精准调控,确保番茄产量和品质。基地相关负责人陆晶晶介绍:“与传统农业相比,智慧农业节约很多人工成本。我们的番茄产量是普通大棚土培的5到8倍,单平方米串收番茄产量达24公斤以上,丰产情况下一天可采摘3吨到4吨。”而在新河镇的江苏绿沃川智慧农旅产业示范园内,工人们正在安装一排排草莓栽培架。这套悬挂移动式栽培系统,不仅土地利用率高、栽培密度大,还能有效隔绝土传病害,打造真正意义上的“空中草莓”生产基地,展示了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广阔前景。
推动农民增收渠道多样化
订单农业和村企联建模式的推广,正为邳州市乡村振兴注入全新活力,不仅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,也推动农业经营方式向规模化、市场化持续转型。
在邳州市四户镇,“企业+集体公司+农户”的创新模式落地生根,建成1.9万亩特色种植基地,订单农业已成为推动该镇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。以沟涯村为例,该村原本以小麦、玉米传统作物为主,近年来通过整合低效林地和闲置土地,与农业企业合作推广红皮胡萝卜和水果萝卜的规模化种植,种植大户王鹏介绍道:“今年我承包90个标准化大棚,签下180亩订单合同。企业提供全程技术指导,收购价比市场高出0.5元,预计亩收益超过7000元。”
沟涯村红皮胡萝卜大棚。图片来源/邳州发布
同样探索合作模式的村落还有很多,岗子村的“大西洋”土豆基地为上海百事食品有限公司定向种植,专供薯片加工。历经十多年发展,该村土豆种植面积从200亩扩展至2700亩,年产量达1.8万吨。当地种植大户王显道表示:“依托集体公司的订单模式,每亩增收超3000元,还带动了周边20多户村民就业。”官湖镇东坊上村则通过盘活闲置土地,与“美之味”食品厂共建3000平方米生产厂房,直接带动40余名村民实现“家门口”就业。
这一系列成功实践,充分体现出邳州在整合资源、创新机制、村企共赢方面的积极探索,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本地经验。未来,随着更多村镇加入这一发展行列,邳州的农业产业体系将更加完善,农民生活水平将稳步提升,共同绘就出一幅产业兴、乡村美、农民富的新图景。
传统村落活化保护,乡愁记忆变“钱景”
在邳州,千年农耕文明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,那些散落于山水之间的古村落,正静静地诉说着过去与现在的故事。近年来,邳州市秉持“保护优先、活化利用”的理念,将传统村落的修复与振兴战略紧密融合,让历史遗存与现代生活实现有机衔接。
以占城镇山上村为例,这里曾因交通闭塞和人口外流一度沉寂。随着生态修复工程的推进,村庄道路全面硬化,河道重漾清波,40亩樱桃园与露营基地相继落成,如今已成为吸引众多游客的“生态花园”。村庄焕发新生,也唤回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。返乡青年索杰利用自家宅基地开发樱桃采摘与露营体验项目,年收入超过20万元。他欣慰地表示:“节假日这里格外热闹,经常一房难求。”村里还通过举办农耕文化节,吸引城市游客体验磨豆腐、打年糕等传统技艺,真正让“乡愁”转化为发展机遇。
与此同时,土山镇走出一条文化与红色旅游交融的振兴新路。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镇,因《三国演义》“屯土山关公约三事”的典故而声名远扬。副镇长介绍:“自2006年起,我们持续对古建筑开展保护性修缮,打造明清小街与关公商业街。”如今,该景区年接待游客超过60万人次,带动千余名村民就业。2025年,土山古镇更入选“江苏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”,红色旅游收入同比增长45%。
土山古镇。图片来源/邳州发布
邳州还拥有超过百万亩的银杏林,享有“银杏之乡”的美誉。铁富镇姚庄村内,一段被誉为“时光隧道”的公路尤为引人入胜——两侧银杏枝冠交错,形成一道金黄色的穹顶,尤其在秋冬季,满目鎏金,成为邳州乡村旅游的亮丽名片。同样,港上镇依托银杏资源,积极推进“银杏旅游+”模式,开发林果游等主题旅游活动,并配套建设餐饮民宿与休闲街区,以文旅融合持续激发消费新活力。
从特色农业的转型升级,到村企联建的富民新模式,再到传统村落的活化重生,邳州以多元探索诠释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。这片土地不仅守护着千年的农耕记忆,更在创新中不断拓宽“绿水青山”向“金山银山”的转化路径。展望未来,邳州将继续以产业为基、科技为翼、文化为魂,绘就一幅更具魅力、更富活力、更可持续的乡村振兴新图景。
文/袁昕哈尔滨股票配资公司
易速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